恭喜我結婚滿一週年。
回顧這段期間,從參加聯誼、找對象、交往至結婚的過程,
似乎有標準作業流程可以依循,加上觀察到身邊優秀朋友未婚或晚婚,
希望可以藉由:有邏輯且系統歸納的方式幫助大家達到目標。
開始閱讀文章之前的小提醒,打破非誰不可的執著及誠實面對自己!
以上這兩點真的非常重要,很多感情上的卡關就是上述想法造成。
下面流程圖中的結婚,可以換成其他目標,
當時我交往的目標就是結婚,故文章是以結婚為目標撰寫;
整個流程的內容可以同時進行,無須按照步驟一步步往下。
動機可以拆解為下列幾部分:釐清、條列、驗證、排序、核對;
後面將會仔細說明每個部分的重點和實際範例。
A.釐清:釐清動機屬於社會價值觀,還是自己。
1.參加聯誼的目的?(結婚、交往、陪伴)
第一次參加聯誼是陪朋友M(女生)去,當時她的目標很明確,就是結婚,
而我則是帶著好奇心去觀察聯誼市場狀態。
那次聯誼之後,朋友M順利找到對象,隔年結婚;
而我後續在聯誼市場打滾約莫1年的時間,才遇到現在的老公。
朋友M當時就明白適合自己對象的條件,在關係中做自己不假裝,
認真與對方溝通協調相處模式;說感情隨緣嗎?
我覺得是隨緣認識對象(不設過多限制),認真經營感情。
2.幾歲前要結婚?(高齡產婦)
這個問題在女生心中應該浮現無數次。回答此問題之前要先
釐清:自己想結婚嗎?自己想生小孩嗎?
如果結婚是伴隨生子的話,建議早點開始找對象;
如果結婚是找個伴一起過人生下半場,那跟隨自己腳步即可。
這裡僅先考慮自己的部分,在E.核對時,才需考慮對象的狀態。
3.挑選高富帥?挑選白瘦美?
上述挑選條件就是社會價值觀,擁有那些的對象大家都想認識,
競爭者眾多,請先墊墊自己脫穎而出的機會有多少,
為何擁有上述條件的人要選自己,聯誼市場就是這麼現實又殘酷。
回歸實際一點的條件釐清,哪些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條件,
要求對像之前,請先確保自己也擁有該條件;
關係中需要一種看不見的平衡,讓雙方處在對等狀態。
像是:我有儲蓄習慣,就可以把儲蓄習慣列為條件、
我可以好好照顧自己,對象也要有這個能力。
B.條列:釐清動機之後條列出,希望對象擁有的條件,誠實面對自己。
全方面釐清動機之後,條列出希望對象的條件,越明確越好;
像是:對象身高要高、對象身高至少180公分,後者才是明確的條件。
1.身高178公分以上。身材D以上。
要求身高及身材很正常,現在誠實面對自己,比交往後才在後悔來的好。
2.工作與住家地點在新北市與台北市。
我就是不願意離開從小生活至今的地區,而且這裡大眾運輸好方便。
3.年齡範圍30-45歲之間。年齡20-30歲之間。
基於經濟穩定和優生學觀念,誠實面對自己的顧慮。
4.經濟狀況至少和我相當,上限無限制。
大家都希望家庭薪資總和越多越好吧,女生賺多一點也很好啊。
5.聊得來(興趣相似)且看得順眼(主觀感受)。
聊得來:興趣相似、三觀接近。
看得順眼:每天早上醒來,都覺得有對象在身邊真好,
畢竟是每天都要面對面的人,順眼不可或缺。
6.能獨處也願意花時間陪我。
根據自己的個性揣摩出適合對象的個性;像我放假沒事喜歡宅在家裡,
有事才會出門,如果對象是放假一定要出門的人,那我就會蠻痛苦。
上面列出幾個我比較在意的點,這部分在拜月老時也用得到。
C.驗證:將條列出來的條件,拿到聯誼市場驗證。
1.身高178公分以上。身材D以上。
實際參加聯誼後發現,超過178公分的男生每場聯誼約15-20%,
當中可能不符合條件5.,這樣那場聯誼會無法認識男生,
所以後來我調整成,身高173公分以上,符合條件的男生會達50%以上,
這樣可以篩選出比較多的對象。女生身材同上述方式修改條件。
1.身高173公分以上。
2.工作與住家地點在新北市與台北市。
我是參加台北場次的聯誼,所以大多數是北部人,最遠有遇過台中上來;
這點很容易從聯誼對話中篩選出來。
3.年齡範圍30-45歲之間。
年齡不是絕對篩選條件(與成熟度無關),而是自己可接受的範圍。
遇過35歲可愛男D,目標是交女友非結婚,聊一聊後就失聯了,
因為目標不同很難朝同方向前進。
4.經濟狀況至少和我相當,上限無限制。
雙方經濟差距過大時,可能會伴隨著觀念上的差距,話題交集低;
像是月收30萬以上和月收3萬的,消費模式、飲食習慣會相同嗎?
5.聊得來(興趣相似)且看得順眼(主觀感受)。
6.能獨處也願意花時間陪我。
以上(5.6.)兩點偏個性條件,可透過相處(與聯誼對象吃飯、逛街)得知。
建議先知道自己喜歡的相處模式(黏人或獨立空間),再找出對應適合的對象。
D.排序
上述提到的1.~6.哪個項目對自己最重要(完全無法妥協的部分),
依據重要性進行排序,這也表示被排在後面的條件可能無法完全滿足。
如果無法進行排序,至少選出一項最重要(完全無法妥協的),
其他部分在拜月老時可以請他幫忙。
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 2.工作與住家地點在新北市與台北市。
當遇到個性溫和的S男(家住桃園、工作在桃園),他願意為了我來台北約會/甚至更換工作地點,
而我選擇果斷放棄繼續認識,因為在一段關係中盡量維持雙方原狀(舒服的狀態),
對彼此的關係是有益的。
反之有符合 2.這個條件且稍微符合5.聊得來(興趣相似)且看得順眼(主觀感受)。
我就會給彼此認識對方的機會。
E.核對
將自己列出來的順序與聯誼對象心中的排序進行核對。
這部分需要仔細觀察(話語、行為)聯誼對象才能慢慢看出個什麼,
發現對方展現出任何一點點自己無法忍受/接受的狀態時,請立刻結束彼此認識關係,
因為那些都可能造成未來走不下去的主因。
藉由動機篇(動機可以拆解為:釐清、條列、驗證、排序、核對)
可以慢慢認識自己、了解自我需求,進而找出適合與自己相處的對象;
讀書都需要理解與努力,難道找對象不用嗎!
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~
以上內容皆為親自使用後的心得(非商業性質)僅供參考,
產品相關介紹說明,引用官方資訊,不等於宣稱具有功效或療效;
產品使用狀況因人而異,實際感受依個人體驗為主。
喜歡文章的話請幫我推推或按讚唷!
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!